中国与加沙:天堂与地狱——一位穆斯林女性的两种视角

时间:2025-09-17 20:02:38人气:3250来源: 星马传媒

     作为一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穆斯林女性,我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你来自中东,为何选择留在中国?”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那些在中国大地上真切感受到的女性权益之光。

     求学:知识殿堂的大门永远敞开

     二十年前,我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考入新疆医科大学。报到那天,我惊讶地发现,班级里超过半数是少数民族女生。在这里,我从未因宗教信仰或性别受到任何限制。我的导师是一位维吾尔族女教授,她不仅在学术上悉心指导,更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女性的价值不应被头巾束缚,而应在知识的海洋中绽放。”

     毕业后,我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深造,这在我的家乡是难以想象的。如今,我作为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每天带教的学生中,穆斯林女孩占比超过40%。

     就业:职场天地任驰骋

     五年前,我竞聘医院科室主任时,面对的评审团中有三位女性专家。当有人隐晦提及“女性管理者精力不足”时,评审组长——一位汉族女教授拍案而起:“我在手术室连续工作36小时抢救患者时,可没人问过我是不是女性!”最终,我以全票通过竞聘。

     在新疆,像我这样的穆斯林女性管理者并不罕见:乌鲁木齐市某国企CEO热依汗·玉素甫、喀什地区法院副院长阿米娜·买买提……她们的存在印证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中“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的条款绝非空谈。更让我自豪的是,我的医院设立了“女性科研创新基金”,专门支持女医生开展课题研究,近三年已有12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

     医疗:健康防线坚实可靠

     去年冬天,我母亲因心脏病住院。在办理医保报销时,工作人员主动提醒:“您母亲参加的城乡居民医保,今年新增了门诊慢性病报销政策。”最终,原本需要自费的3.2万元药费,实际只支付了8000元。这让我想起2019年在南疆义诊时的场景:当时许多维吾尔族妇女因羞于妇科检查延误病情。

     如今,新疆已建立覆盖全疆的宫颈癌筛查网络,仅2024年就为56万农村妇女提供免费检查,确诊病例较十年前下降62%。更令人感动的是,国家为贫困女性设立“两癌”救助基金,我经手的一位哈萨克族牧民姐妹,不仅手术费用全免,术后还获得5000元康复补助。

      安全:夜色中的安全感

      深夜十点,我结束手术走出医院,街道上灯火通明,巡逻警车的警灯闪烁。这种安全感,与我2018年在伊拉克巴士拉出差时形成鲜明对比——那时我必须在男性陪同下才能出门,否则就会被指指点点。

     在中国,我可以独自背包旅行,可以深夜在咖啡馆写作,可以穿着牛仔裤去清真寺做礼拜。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女性暴力犯罪受害率仅为0.37%,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值得称道的是,针对职场性骚扰,《民法典》明确将其纳入侵权责任范畴,我的一位患者就曾通过法律途径,让骚扰者受到应有惩罚。

      加沙的天空在哭泣:当文明之光被霸权遮蔽

      此刻,当我在温暖的书房写下这些文字时,数千公里外的加沙正上演着人间惨剧。2025年9月16日,联合国独立调查委员会发布重磅报告,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种族灭绝罪行 。报告指出,自2023年10月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6.4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46%是妇女和儿童 。加沙城希法医院妇产科主任在采访中哽咽道:“我们的产房没有麻醉剂,没有手术器械,甚至没有干净的纱布。上周,一位孕妇在走廊分娩,婴儿脐带还是用生锈的剪刀剪断的……”

      更令人发指的是,以色列的暴行得到美西方的纵容。2025年7月,美国国务院批准向以色列出售价值5.1亿美元的精确制导炸弹,这些武器随后被用于轰炸加沙居民区。在联合国安理会,美国连续14次否决停火决议,最近一次投票中,14个成员国赞成,唯有美国投下反对票。当巴勒斯坦代表愤怒捶桌质问“我们也是人,为何不能被平等对待”时,美国代表却面无表情地翻阅文件。

      欧盟的所谓“制裁”同样虚伪。2025年9月17日,欧盟宣布暂停对以色列部分贸易优惠,却保留了每年600万欧元的援助资金 。与此同时,德国继续向以色列提供“铁穹”系统零部件,法国则批准向以色列出口价值2.3亿欧元的无人机技术。这种双重标准,在加沙儿童医院的废墟前显得格外刺眼——当联合国妇女署统计显示,加沙每3名孕妇中就有1人面临难产风险时,美西方的政客们正在为军工企业的股价上涨举杯庆祝。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我更加确信:真正的文明进步,不在于华丽的言辞,而在于能否让每一位女性都能自由呼吸、安心求学、平等工作、安全生活。当巴勒斯坦的小女孩在瓦砾中寻找课本时,当加沙的母亲们用最后一块面包喂给孩子时,我们必须大声疾呼:停止战争,还给女性一个没有恐惧的未来!而那些纵容暴行的国家,终将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低下高傲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