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至9日,東華禪寺方丈萬行法師帶隊從華夏根祖之鄉—山西運城的黃河金三角區出發,開啟華夏尋根探祖之行,深入學習華夏根祖文化,踐行佛教中國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踏入山西省芮城的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精美的大型壁畫映入眼帘。據了解,整個壁畫共有1000平方米,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裏。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內壁畫共計403.34平方米,畫面高4.26米,全長94.68米。
「永樂宮壁畫藝術是文化的凝聚和升華,也是世界的語言,經過100餘年繪製而成,成為中華『根藝術』之一,傳承了中華千年生活文明,滋養社會文明不斷提升。」萬行法師在參觀壁畫時感嘆道,永樂壁畫作為世界繪畫史上的罕見巨制,正是中華文化藝術對世界文化藝術的重要貢獻。東華禪寺也將從藝術層面加強寺院文化教育、文化人才建設,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在新時代不斷向前延伸。

「佛教建築與中國文化藝術相融合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體現之一。」萬行法師一行隨後步入這座因供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成為中國最早的佛教聖地之一的壽聖寺。據悉,壽聖寺始建於東漢十年(公元67年),聖壽寺舍利塔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其塔頂鐵覆缽全國獨有,也是全國真身舍利寶塔中年代最久、層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佛塔之一。歷經13次大地震,佛塔仍然完好無損。塔內保存部分以佛、菩薩、供養人等為主題的宋代壁畫。
壽聖寺內的「塔寺晨鐘」被列為「芮城八景」之一。萬行法師在考察中談到,壽聖寺的塔寺晨鐘在中華根祖文化重地響徹千年,既有百萬年的人類用火之光,又有黃河流域近萬年文化的沐浴,可謂是民族精神典型的延續載體,在全世界範圍都不可多見。「我們民族的文化是全世界的驕傲,也是共同的文化財富,這正是我們要來學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