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秦伯未名家研究室揭牌仪式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隆重举行。秦伯未故居---位于上海浦东陈行老街的“诒穀堂”,建成至今已愈150年,保存基本完整,像一位百岁老人,历尽沧桑,却依然健在,属当地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宅院建筑。有专家提出,“诒穀堂”具有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妥善地保护及开发极有必要。
秦伯未(1901—1970)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历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委中药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同时作为一级教授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在东直门医院查房应诊期间,常药到病除,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誉。他一生著述颇丰,竭尽所能培养中医人才,是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先驱者。
秦老出身于上海名医世家,1955年奉调入京前,基本在上海行医。秦老的诞生地陈行老街的“诒穀堂” 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建成,其曾祖父由《诗经》 “君子有穀,诒孙子”,取名“诒穀堂”。
“诒穀堂”匾额原由上海地区最后一位状元陆润庠题写,可惜文革时被焚毁,如今悬挂的匾额为当代书法家许宝驯的墨宝。整幢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青瓦硬山屋面,观音兜形山墙,面闊一客堂两厢房。天井内有一古井,西侧朝东另有小书房一间,名为“玉瓶花馆”。 秦伯未曾将祖上当年的书房“玉瓶花馆”改为诊所,为穷苦乡人义诊。民国后,又在北增建一进平房,称“后客堂”,两侧东西厢房有回廊与前面的诒穀堂相连。客堂中间有两扇落地长窗,其余六扇为矮窗,这与市区的石库门略有不同。建屋时尚未使用窗玻璃,而是将贝壳磨薄后镶嵌在窗格里,用来挡风采光。
2009年8月6日,“诒穀堂” 列入上海市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但老屋毕竟老了,再也经不起风吹雨打,虫蛀霉朽。目前,前后两进房屋虽在,但结构损坏严重。专家们认为,名人故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利用中,需要提升其文化底蕴、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一个高雅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