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宁波市民消费旺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冰激淋厂商LAMUU的负责人看着本子上一排中国客商的联系方式,欣慰地笑了。上周四,他参加了中国(宁波)-爱沙尼亚线上对接会,对接上了不少意向客户,这让他对未来的国际销路充满信心。
千里之外,东海之滨。天封塔边,应有尽有的商业形态、琳琅满目的国际大牌、高舒适度的购物社交空间……原富茂大厦所在地,全新开业的恒一城市广场惊艳亮相,成了2021年宁波首家开业的购物中心。它融入天一商圈,迎接着八方来客,试图共同开启城市中心的“新商业时代”,也见证了“十三五”期间宁波商务发展大提速。
回首过去5年,外贸、消费、投资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早已深深烙在了全市商务稳步发展的大道上。
202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9786.9亿元,较2015年增长57.7%,其中出口增长44.9%,进口增长8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8.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约7.1%;网络销售额2512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3倍;“十三五”时期,累计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19.29亿美元,新批外资企业2857家……
5年间,宁波凭借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开放型经济中不断注入新动能,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获批落地,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跨境电商综试区、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平台扎实推进,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四五”时期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波舟山港,世界大港迎华章。(市商务局供图)
社零年均增长7.1%线下消费多姿多彩
消费、出口和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生活变化的指标。
“还记得五六年前,每逢假期或有空闲的周末,我都会到北上广去购物逛街,偶尔还会出境看看,因为那里的服装、化妆品、餐饮品牌甚至消费业态,都要比宁波丰富得多。但这两年,我就很少舍近求远跑去外地贡献GDP了。”市民王女士笑言。
消费的回流,正是“十三五”以来,宁波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业态快速发展的缩影。随着宁波市商品流通环境的不断改善,商贸流通业在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强城市商品集散辐射功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8.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1%。
前不久,经省政府同意,11个省级部门联合开展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建设试点工作,将完成改造提升的10条步行街确认为首批“浙江省高品质步行街”,宁波老外滩步行街和南塘老街成功入选。
这只是“冰山一角”,据了解,5年间,为了促进实体商业的进一步转型,宁波市积极建设三大层级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步行街,有效提升“商街经济”效应,增强“商街经济”辐射能力和消费引导功能;宁波老外滩获批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培育建设鼓楼沿、东鼓道、南塘老街、南部商务部水街等省级步行街,打造系列市级商业街区,形成系列宁波特色街区与时尚休闲消费街区。目前,我市正加大力度推动“泛三江口”核心商圈提档升级,加快东部新城商业发展,打造国际消费地标,争取纳入国家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
在此基础上,宁波消费结构也获得了进一步升级。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认定了8个市级“15分钟商贸便民生活圈”试点,着力引导居民在文化、旅游、健康、休闲、家政、信息等领域的服务消费,给试点社区居民消费带来了优质便捷高效的商贸服务。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也持续推进,并制定出台了宁波市家政服务业体系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此外,“后塘河”夜游、“渔人码头”等重点项目正加快落地,将给“夜色甬城”建设再添一抹亮色。
绿色石化产业补链强链,大榭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市商务局供图)
网络零售增长翻番线上消费热点频出
1月20日起,全国推出了“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宁波有超过20家电商平台参与其中,一起打造“年味生活圈”,目前销售额已十分可观。
“近年来,宁波市全面推进‘电商换市’发展战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数字商务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技术应用日益深入,特别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子商务在防疫保供、复工复产和消费回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宁波以国际消费城市和夜色甬城建设为抓手,连续开展“千企万品”百亿云促销、“春暖甬动,你买单我助力”促消费、宁波购物节等消费促进活动,市级层面投入1.97亿元,发放3期12轮电子消费券,各区县(市)发放消费券超4亿元,加速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十三五”期间,宁波商贸企业主动适应用户新趋势、新变化,“无接触”“宅生活”“云消费”等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成为消费市场的新支撑。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至2020年,宁波市网络零售额(不含跨境电商)从不足1000亿元增长至约2500亿元,年均增幅26%以上,居民网络消费额从800亿元增长至1600亿元,年均增幅18%以上;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氛围良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展电商具备独特优势,宁波市深入推进“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商贸流通领域,探索数字商务经济创新发展,如今全市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创业创新项目集中在互联网领域。
据了解,目前,宁波市已建成各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71个,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37个,销售额超10亿元11个,注册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众创空间6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个,以及省3A级以上各类示范园区44个。
此外,为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宁波市还积极开展农村电商建设,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
电子商务在消费扶贫过程中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宁波市已多次组织各区县(市)商务局负责人和100多家宁波经销企业前往延边和黔西南各地近50家生产基地、合作社和农村电商园区,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在宁波市销售渠道,并在宁波大市范围内开设“五进”门店40家,销售对口地区农特产品1亿元。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宁波作为“首选之地”已深入人心。(市商务局供图)
万亿外贸触手可及新兴业态争先进位
刚刚过去的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宁波外贸从二季度开始,出口数据就稳步增长,到了年尾逆风翻盘,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强的答卷——2020年宁波实现进出口9786.9亿元,距离万亿梦想仅一步之遥,创下宁波外贸额历史新高。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从上至下的积极自救,也与多年来,宁波开放型经济的韧性、闯劲密不可分。与浙商的“四千”精神一样, “十三五”以来,稳外贸、促发展,宁波也有4个“千方百计”。
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发展基本盘,进一步加大外贸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影响。期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外贸政策1个,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外贸政策2个,以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出台外贸政策1个。2019年自加压力提出了“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方案,制定了2025年实现宁波外贸进出口2万亿元的目标,为新时代宁波外贸工作设立了总纲领。
千方百计做强外贸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夯实外贸发展根基。推进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促进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去年,宁波市认定了56家重点外贸企业为宁波市新一轮外贸实效企业,并通过完善政策扶持、增强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支持龙头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回看首批18家企业,经过多年培育,进出口规模平均增长了300%,成效显著;五年来,宁波市市级、省级、国家级外综平台分别增加11家、13家(另还有2家成长型企业)、1家;推进“甬贸贷”融资业务,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鼓励银行向中小微外贸企业发放贷款,“甬贸贷”被商务部列为地方稳外贸经验予以推广。
千方百计提升外贸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推进企业出口品牌建设,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十三五”期间宁波市12个产业集聚区新增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超过全省数量的1/4;2016-2019年四年间累计认定年度浙江出口名牌210个,宁波出口名牌194个。推进梅山保税港区汽车平行进口工作,“十三五”期间新增10家试点企业。
千方百计优化外贸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推动贸易平衡发展。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补齐宁波市进口贸易短板,宁波保税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宁波市梅山保税港区入围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进口平台等13个平台入围省重点进口平台,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进口商品集聚和辐射效应进一步体现,重点进口企业进一步集聚。推进加工贸易发展,30家企业获评省级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示范企业。积极探索在宁波保税区开展以货易货贸易试点工作,获批二手车出口国家试点。
政策扶持、环境提升、金融助力…十八般武艺尽显,也给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来了契机。
以服务贸易为例,五年来,宁波市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1024.93亿元,约占全省1/5,平均增速达到12.8%,在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前十。与此同时,行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新兴领域服务贸易占比已近半数。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根据外汇管理局BOP口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宁波市已与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交易。
跨境电商发展更是风起云涌。2020年,全市跨境电商出口突破1400亿元,较2015年翻了四番多,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单量、交易额居全国第一,出口海外仓业务量位居全国前列。加快建设海外仓及海外自主营销体系,现共有66家企业在全球建设经营海外仓203个,总面积达200.5万平方米。
17+1“首选”宁波开放平台气象万千
其实,爱沙尼亚企业LAMUU的负责人知道,等待他的这次对接会不是中国外贸企业与中东欧国家企业第一次“云对话”。在对接中东欧的开放叙事中,宁波早就打出了三个“首选之地”的开放牌,中东欧国家的商品早早被搬上“云端”,宁波的中东欧商品云上展就是一个365天的常年在线服务平台。
自2014年以来,为了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宁波积极参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不断探索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路径。从2014年6月承办首届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展、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起步,到2017年11月,宁波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写入《布达佩斯纲要》;2019年3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17+1贸易指数”“宁波港口指数”、《海丝港口合作宁波倡议》等被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据中国社科院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综合评定,宁波在地方参与17+1合作中,综合绩效指数排名全国各城市第一。
国家级平台影响力日益凸显。经过五年来的培育,中东欧博览会从零开始,逐步壮大,已成为宁波新的城市名片,目前已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市长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合作对话会等品牌活动。
经贸合作水平引领全国。“十三五”期间,宁波陆续建成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中东欧贸易物流园、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数字17+1经贸促进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合作平台,设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常年展,目前已开设了中东欧17国28个商品馆,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常年展销中东欧特色商品4000余种。2020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为29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重超过4%;截至2020年12月底,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项目达到160个,位居全国前列,双向投资额达到5.6亿美元。
抓住“开放”这个牛鼻子,宁波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开发区创新提升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获批落地,中资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全省首笔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业务入选全省自贸试验区“十大成果”。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发展,梅山、北仑港、前湾三个综合保税区通过封关验收。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开发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宁波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慈溪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北仑港综保区、梅山综保区和前湾综保区。“十三五”以来,宁波市不断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整合设立了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和浙江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目前已成立了市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通过淘汰撤销一批、转型优化一批、创建打造一批高能级战略平台来进一步实现开发区的整合提升;通过突破现有机制体制,提升开放创新水平来推进开发区的发展,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22个省级以上重点开发区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4.8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46.4%;完成一般财政预算收入613.87亿元,占全市比重为49.2%;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53.5%;引进市外内资485.65亿元,占全市比重为41.8%;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809.4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60.5%。
“引进来”高质量外资“走出去”高水平开放
在宁波,提到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有一组广为人知的代码“3456”,其以不到全市企业总数3%的数量,创造了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1/4的地区生产总值、1/5的财政收入和1/6的城镇就业。
即使疫情席卷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外资入甬也从未放慢脚步。2020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4.67亿美元,实到外资同比增长4.4%。宁波市共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86家,投资总额131.63亿美元。平均每天1.3家外资企业落户宁波!
回顾“十三五”,宁波市利用外资总体呈现稳中有升,不断向好局面。五年来,累计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19.29亿美元,新批外资企业2857家。
境外世界500强稳步推进。近三年宁波市共吸引日本爱信精机、瑞典沃尔沃、丹麦马士基、德国博世、荷兰喜威、瑞士雀巢、美国默沙东、德国戴姆勒、法国苏伊士、泰国正大集团等1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新设和增资项目27个。其中,泰国正大集团投资设立的正大供应链有限公司为正大供应链中国区总部项目。截至2020年底,累计共有67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147个项目。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五年来,宁波市引进投资超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18个,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金融领域等。 主要外资来源地对宁波的投资仍在提速。2020年,尤其是来自德国、美国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33.30倍、6.19倍。来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实际外资1.72亿美元。尤其近三年来,前十位主要来源地的累计实际外资66.02亿美元,占到全市总量的97.2%。
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过半。五年来,随着宁波市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外资企业在宁波的服务业领域不断挖掘出新的投资机会。2020年,宁波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9.02%,占全市实际外资的54.7%。
“宁波的发展让外商看到了未来的机遇,增强了企业持续耕耘中国市场的信心。”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宁波将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等签订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兴业提供更持久、更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以申洲国际、舜宇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民营企业也积极主动“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扩规模与提质量并重,创基地与防风险并进、强队伍与营环境并举,不断增强企业跨国投资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五年来,全市累计备案(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980家,备案中方投资额157.50亿美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了89.03%,“走出去”区域覆盖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市委全会把“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立为宁波之志,从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取得突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提升消费基础性作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等多个维度设定路线图,瞄准“枢纽”,精准发力,扛起“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记者:张星
审核:张晨
总编辑:张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