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称社会焦虑情感宣泄成网络谣言多发诱因
2017-01-15 23:03:16
对于那些因社会焦虑情绪产生的网络谣言,除了对造谣者进行处罚外,应该考虑通过及时公布权威信息、支持民间科普网站组织讨论等方式来辟谣、引导在未来的立法中,明确平台提供者信息审查的义务,可以有效减少谣言的产生
近日,网友“阿不是我”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在北京市朝阳区双惠苑小区附近,近期有3个孩子被抢走,望家长多加警惕。这一微博随即被转发近400次。
很快,当地派出所回应称,辖区内并无类似报警。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微博中回应此信息时也表示,“经核查,未接到此类报警”。
一条微博信息引起的网络喧嚣似乎已经平息,但联系到近段时间频繁出现的网络曝料、官方辟谣,网络谣言导致的互联网信任危机再次引起热议。
谣言背后存社会问题
“阿不是我”的微博内容被证伪后,有网友质疑是在传播谣言。
“阿不是我”称,自己无意造谣或传播虚假消息,只想提醒一下。微博能引起官方重视并澄清是件好事,希望孩子被抢的事杜绝才好。
随后,“阿不是我”在又其微博中回复称:“我会尽快去确认一下真假。”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北京市民发现,对于“阿不是我”的这一微博信息,市民大多持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阿不是我”可能是在制造一个噱头,以此引起网友对其微博的关注;另一种意见认为,可能是“阿不是我”道听途说,通过微博随意发了出来,并无恶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樊春雷长期关注网络谣言现象,他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并不好认定发布这一信息的动机。但是,此事可以反映出产生网络谣言的一种社会背景。
“社会焦虑和情感需求是产生网络谣言的社会原因。”樊春雷说,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导致公众产生一种社会焦虑感。而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让人需要进行情感的宣泄。这两方面的因素加上社会热点话题的触动,容易产生网络谣言。
樊春雷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研究发现,诸如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涉及公共安全的领域,是网络谣言的多发区。在这些领域里,一旦出现某一个话题或信息,公众从其自身安全出发,会去打听、去猜测。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因焦虑情绪产生怀疑一切的态度,最终按照自己的逻辑习惯演绎出一个信息,并发布到网络上。这类信息往往会成为网络谣言的源头。看到这些信息的人,同样因为社会焦虑和宣泄的需求,对这些信息进行转发,导致谣言扩散。
“从这个方面讲,网络谣言源于社会现实问题。不管是作为谣言内容的公共安全话题,还是造谣者、传谣者的焦虑情绪,都是因社会问题而产生。”樊春雷说。
网络水军助推商业谣言
在樊春雷看来,除了因社会焦虑等原因引起的谣言外,网络谣言还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涉及八卦娱乐的信息,一种就是有目的性的恶意攻击。
“在商业领域,企业之间为利益需求,编造谣言恶意攻击对方,这种现象也比较多见。”樊春雷说。
据了解,曾引起轩然大波的“金龙鱼食用油事件”、蒙牛伊利之争、腾讯360大战等网络事件,都被业内人士视为网络谣言的“杰作”。
有关专家认为,此类涉及商业打击目的的网络谣言,与公众因焦虑情绪产生的网络谣言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就在于网络水军的存在。
“网络水军助推了网络谣言的传播。”樊春雷说。
“网络水军对互联网的秩序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涉及到不正当竞争、人身攻击、制造谣言等方面,像蒙牛和伊利的争端、腾讯和360的争端都有网络水军的介入,引起了极不好的社会效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告诉《法制日报》记者。